《201312》
1998年,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經甫,
將數十年個人收藏的戲偶捐出,並經過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的規劃後,
終於在2004年間誕生了這一間兼具戲偶展示、演出、教學、典藏功能的台北偶戲館。
原本以為台北偶戲館只是展出各式戲偶的一個展示館,
沒想到在這裡還有各種戲偶人物的介紹、傀儡戲劇目故事的解說、禁忌等等,
參觀完後覺得自己在這邊獲得滿多知識,真是受益良多。
這是『福』、『祿』、『壽』三仙,
福仙相傳為周文王。
在封神演義中,文王有九十九個兒子,
後來在路上又拾獲了一個男孩,因此共有一百個兒子。
因為古代認為多子多孫就是多福氣的意思,
由於周文王有百子之福,故為福星代表人物。
祿仙相傳為晉朝的商人石崇。
雖然石崇的地位不及皇帝,
但是財富比皇帝還多,故稱祿仙。
壽仙相傳為商代的彭祖。
在他二十歲那年遇到了八仙,八仙見他善良老實,
故每位都贈送他一百歲的壽命,所以彭祖總共活了八百二十歲,
成了代表長壽的壽仙。
這裡的展示櫃裡除了展示有許多不同的戲偶,
還設置了一個可以讓參觀者自由戲耍的戲偶臺。
這一個金光閃閃的是『彩樓』。
在民國以前,布袋戲團常用的戲臺是類似小土地公廟的木雕『四角棚』,
民初後出現了更加精美的『六腳棚』,也就是俗稱的彩樓;
比較講究的彩樓,除了有富麗堂皇的金箔外,更是妝點上極盡華美的裝飾,
再加上精巧細膩的雕工,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讚嘆的藝術品。
『桃花女鬥周公』是最耳熟能詳的故事,
這也是臺灣北部傀儡戲常演出的劇目之一。
傳統戲曲中的各劇種皆有幾個主要的角色:生、旦、淨、末、丑、雜、獸。
『生』指一般的男性角色,又可分為書生型的文生或會武功的武生。
『旦』指各種不童身份、性格、年紀的女性角色,可分為小旦、武旦、老旦等等。
『淨』指花臉,以複雜的臉譜圖案、不同的顏色,來表示其特別的個性。
『末』指老年人的角色。
『丑』指滑稽、充滿喜感的角色,是表演中的甘草型人物。
『雜』是舉凡無法規類到生、旦、淨、末、丑的角色,像是神仙、妖怪、精靈等等。
『獸』指動物類的角色。
在中國河北省東部的灤縣,明代晚期出現了一種很有特色的驢皮影戲,
很快的成為中國北部極具代表性的皮影戲,
這個地區的影人造型都十分的優美,不同的人物都有相當明顯的特徵。
而印尼皮影戲偶融合了印度教、回教及當地文化,已經流傳了千年以上,
至今仍然是許多宗教儀式和節慶的重要節目。
台北偶戲館
02-2528-9553
臺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五段99號2樓
開放時間 10:00-17:00(週一休館)
門票費用:全票50元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