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高的花攝日記




【臺東】池上鄉。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




《201401》


















悟饕池上飯包的連鎖店是遍布全臺灣,就連高雄也是有好幾間分店在,

不過很奇怪的,在高雄時不會那麼想要吃的池上飯包,

來到池上時卻會覺得一定要吃上一個,

明明應該連鎖店的味道都相差不大才對啊。

知道在池上火車站的臺東池上店有放置舊火車廂,

可以讓遊客們體會在火車廂內吃鐵路便當的滋味,

我們旅遊至此買了個飯盒後,就直接登上火車廂佔位準備享用便當啦!

就怕來得太晚,車廂內的座位都被其他人給搶光光,

不過顯然不是那麼多人都喜歡坐在有點密閉有點悶的車廂內用餐,

倒是顯得空蕩蕩的。

事隔已久,我已經忘了我初訪悟饕池上飯包時是點選了什麼便當,

不過記得那時候覺得嚐起來還挺美味;

倒是我在2015年九月又到池上遊玩時,順便也來這邊又嗑了一個便當,

很記得我第二次選的是『辣味雞腿飯包』,

而這次除了覺得主菜辣味大雞腿相當入味好吃外,

飯包內的米飯配菜我都不是很滿意,覺得米飯煮得口感太爛、配菜太普通不可口,

(我的最愛還是全美行池上便當

可見得我的口味除了越來越挑剔外,

第一次來訪由於是機車環島、騎得很累時就會覺得什麼都好吃。

在店內用餐可以自行拿取免費的清湯、辣菜脯,兩次來這邊都看到大家是拿免驚的!









除了戶外火車廂內的座位區塊外,池上店的室內也是有著相當多的座位,

我只有拍一小角落,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區很大的用餐座位區,

所以平日就算正值用餐巔峰時段,來這邊也不怕找不到座位坐啦!

我甚少在假日裡出遊,所以就不知道若是假日來會是如何的景象囉。

池上店裡邊還有一個販賣伴手禮、零食點心、以及池上米的區塊,

很方便遊客用完餐後順便買個伴手禮帶走,

而這天的重頭戲除了在這邊享用池上便當外,

當然是要登上二樓階梯前往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參觀一下,

另外在這裡也可以體驗碾米DIY的活動呢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裡,有敘述著池上飯包過去到現在的歷史故事,

在差不多七十多年前(日昭和15年),

當時花東鐵路從花蓮至台東約需八小時之久,到站時旅客都饑腸轆轆,卻沒有東西可吃,

李家阿嬤陳雲女士遂在車站前賣蕃薯餅服務旅客;

後來為了體諒出外人的辛苦,開始製作飯包在月台叫賣。

民國八十九年,集山機構將擁有六十年歷史的老店池上飯包,

導入新的經營團隊,重新命名為悟饕池上飯包。

民國九十一年,悟饕池上飯包與池上鄉公所及當地士紳,

一同捐助早期農家器具而成立『池上飯包博物館』。

民國九十八年,又將原來的池上飯包博物館從靜態式的展覽池上飯包歷史、農家文具等,

改造成互動體驗的方式,將飯包歷程以模擬早期實景呈現給遊客們,

展現古早味與一些即將消失的早期文化,並重新命名為『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』。

在這裡還可以看到池上飯包的演進史,

最古早的第一代時期,池上飯包所使用的是曾經進貢給日皇的池上米炊製成米飯後,

再以手工捏製成三角形飯糰後放置竹葉上,

其上鋪放上卜肉、黃菜頭、烤肉乾、豬肝、瘦肉片、一小塊蛋餅、

當地大坡池所捕獲的小蝦和麵粉油炸成的蝦仔炸,以及一顆醃梅子以幫助開胃,

包裝後再將其以油麻繩繫牢販售。

第二代飯包由於戰後經濟復甦,讓豬肝供不應求而改放燒肉,

烤肉乾也改成香腸、蛋餅改為滷蛋,這時期是首次使用木盒當作包材。

第三代飯包時期,因為大坡池蝦量越來越稀少而拿掉,

醃製黃蘿蔔改成薑片。

第四代飯包確定使用醃鹹菜來增加飯包風味,

這時期也開始發展出圓木盒外型的飯包。

最後在2010年創立了一款『復古紀念飯包』,也就是第五代飯包,

呈現出早期復古菜色,將米飯捏製成飯糰,並用手工竹葉飯盒包裝,

不過此飯包的目的在重現傳統風味,而非營業用途,

所以實際上有沒有販售我就不知道了,

查看官網上販售飯包的種類,倒是沒有看到有此項產品。







最後在一樓出入口處,還放置了這一個可以背起來拍照的飯包木箱,

可以體驗在月台上叫賣便當的滋味。











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

089-862326

臺東縣池上鄉忠孝路259號

營業時間 08:00-21:00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