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高的花攝日記




【臺北】萬華區。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




《201512》







逛完剝皮寮歷史街區後,一定要到隔鄰的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走走,

這裡有非常詳盡的剝皮寮故事介紹,讓參觀者可以更快融入剝皮寮過去的歷史。

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分為一、二樓,

展區除了有剝皮寮的故事外,還有臺灣傳統與現代教育、臺灣醫療的發展等展覽主題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剝皮寮也就是現在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、廣州街、昆明街所包圍起來的街區,

因為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集散地,而通稱為土炭市,

當時曾經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坊,擁有不少精緻洋樓,

自清代至今開發已經超過兩百年,仍保有初期的空間特色,

可以說是臺北市境內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之一。

淡水河是臺灣少數具有航運功能的河流,

百年前船隻在河面上來來往往,十分的熱鬧,

在這裡也設置了一艘小型的『戎克船』,

讓小朋友可以登船體驗在河面上搖來晃去的行船經驗。

而剝皮寮在清代時稱為『福皮寮、福地寮街』,

日治時期稱為『北皮寮街』,光復之後才被稱之為『剝皮寮』,

在這裡也可以一探剝皮寮地名的演變與由來。

剝皮寮保有清代長形連棟店屋與日治時期的牌樓厝,

這裡也設置了木製積木,讓小朋友可以在這裡試著動手蓋一間牌樓厝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位在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的後方處,也就是門牌號碼『廣州街123號』,

是過去章太炎先生旅臺時的處所,目前也被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。

在這裡重新整理為『教育館』,一樓展場提供近代臺灣教育發展歷程、

學制沿革與科舉制度的相關介紹;

二樓展場介紹在日治時代,日本政府在臺灣實施現代教育的內容及制度。













最後則是設置在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入口處的右手邊方向,

原為『呂阿昌醫生宅』,現為展示臺灣醫療發展的醫療館。

臺灣現代醫療最早在清同治四年(西元1865年),

由蘇格蘭傳教士馬雅各傳入臺灣,

由於許多傳教士無私的奉獻,因而開啟了臺灣現代醫療的發展。

日治時期,臺灣建立了正規的醫學教育系統,

培育出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先生與艋舺名醫呂阿昌醫師。

呂阿昌醫師以鴉片研究獲得了日本醫學博士學位,

並在艋舺行醫,常免費醫治窮苦人家。

在呂阿昌醫生宅的展區裡,展示了呂阿昌醫師的自塑像、過去曾經使用過的消毒鍋爐等,

在這裡也可以學習到基本的保健常識,

以及瞭解臺灣醫療發展沿革等相關知識。







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

02-2336-1704

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1號

開放時間 09:00-17:00(週一休館)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