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高的花攝日記




【宜蘭】頭城鎮。頭城老街




《201510》







清嘉慶元年(西元1796年),

福建漳州吳沙率領著三籍流民(漳、泉、粵)來臺拓墾蘭陽平原,

當時他們所建立的第一個據點稱為『頭圍』,

又有『頭城』及『開蘭第一城』的稱呼。

最初蘭陽平原對外的交通仰賴海運的關係,

烏石港是蘭陽平原唯一對外貿易的港口,

當時古名『頭圍街』(開蘭第一街)的和平街由於東邊濱臨頭城港,

北邊可通烏石港,所以是頭城重要的經濟中心及商品集散中心。






南北走向的頭城和平老街的範圍從『南門福德祠』到『北門福德祠』,

中間約長600公尺的距離,

南北門福德祠分別位於頭城老街的兩端,祭祀土地公及土地婆。

(北門福德祠位置在和平街44號,南門福德祠位置在和平街154號。)

在和平街上除了南北門福德祠為縣定古蹟外,

還有幾處一定要觀看的歷史古蹟:慶元宮、新長興樹記、

盧纘祥故宅、盧宅前池塘、十三行等都是縣定古蹟。




我們這天是從南門福德祠的方向進入,

老街入口處的福德祠旁有印製和平老街的地圖,

很方便我們這些旅人對照著參觀。

在南門福德祠旁還有一隻『財神龜』,

據說摸其龜頭有『子孫會出頭』之意,

摸龜身『家和萬事興』、摸龜尾『大家存傢伙』、摸龜嘴『平安大富貴』、

摸龜殼『賺錢穩噹噹』,各有不同的含意,就看大家想摸哪裡了。










這天來頭城老街參觀的人潮不多,

讓我們得以慢慢的觀看每一處老街古宅,頗是愜意。

『源合成商號』約建於1920年,是日治大正時期的建築,

當時日本正推動西化政策,所以該時期的建築傾向西式的三連弧拱磚牆立面,

再搭配豐富的雕飾或以洗石子來仿效石材效果,讓建築物整體外觀顯得較為華麗。

源合成商號是當時的米商,以經營小賣的文市商貨交易為主。








頭城老街附近停車不易,

位在老街上的這間民宅頗為和善,開放家宅們口供遊客們停放。





街口有一間無人看守的自助小雜貨店,店內販賣的品項還滿雜亂的。







頭城老街的中心點『慶元宮』(和平街105號),俗稱頭城媽祖廟,

建於清嘉慶元年(1796年),是開蘭的第一古廟。

正殿主祀媽祖,左右配祀五穀大帝、倉頡夫子與文倉帝君;

廟門朝東面海,有希望媽祖能照佑海面漁船之意。









『新長興樹記』(和平街121號)是三間二進式街屋,

為當時頭城最大的南北雜貨批發店,

門口旁的門聯是相當罕見的立體陽刻浮雕。

(新長興樹記與老紅長興在隔鄰。)




『吳惠仁宅』的創建人吳裕,

於日昭和五年(1930年)邀請唐山師傅乘坐帆船渡海來頭城興建此住宅,

屬於昭和時期典型的店屋形式,建築立面簡約樸實。









『含笑食堂』位在頭城老街中段偏北處,

是一間兼賣飲食的小賣店,並設置有位置區塊讓遊客們歇歇腳。









老街上大門深鎖的『盧纘祥故宅』(和平街139號),

是宜蘭縣第一任民選縣長廬纘祥先生的舊宅,於1928年興建完成,

是當時宜蘭縣內最為華麗的宅第,為一棟和洋混合式建築。

由於盧宅大門深鎖,

所以我只能從藍白色柵欄或高高的磚牆處窺探盧宅真面貌,

有種彷彿我是個偷窺狂的錯覺。





盧宅前方的池塘在舊時曾經是頭圍港的內港,

後來因為淤積而荒廢,

盧家在興建住宅時一併將池塘整理為日式的『舟遊式』庭園。

這天天氣極好,面向東方處有著極為湛藍的藍天白雲,

映照著池子後形成了這一幅絕美景象,仿若仙境。









老街北段有長排民房(十三連棟街屋建築),

為清代遺址十三行,是當時首富盧家的船頭行及倉庫,

目前僅存兩戶(和平街140、142號),其餘皆以改建。

十三行目前仍有人居住,行經至此記得將音量放低以免吵到住戶。





最後走到了頭城老街北方的尾端,

就以『北門福德祠』結束這天的老街尋訪。






頭城老街

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